继四年前的“物色”之后,罗春波经过深度的思考和水墨探索,再次带来个展“秘色”。2019年1月11日下午,展览于西安秦宝斋开启。此次展览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西安中国画院主办,学术主持张渝,策展人吴成贵。
四年前1月31日,由华商报、西安美术馆、西安中国画院、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物色—-罗春波的技巧和想象》国画个展于西安美术馆启幕。此展为罗春波近一年来作品的展示。从研究生毕业的故原系列到写意系列到物色系列,从对故乡的深情到关注个体生命回归到自身,罗春波进入创作新阶段。
四年后的今天,罗春波又有了新的实践。此次展出30幅山水作品,承接了“物色”风格的同时,加入了新的思考和沉淀,在之前纯熟的技艺之上,罗春波的画面有了更悠远、神秘的意境。“这次个展是我现状的真实表达,虽然并不能代表我最终的艺术追求,但是我真实的状态。希望通过此展有新的启示,也听听老师们和同行们的看法。”罗春波这样阐释自己的展览初衷,他希望在展览上重新审视自己得到更多发现。
著名画家、西安美院教授陈国勇是罗春波的导师,他一直见证着罗春波从之前小品作品转向大画创作,认为现在的大画“横构图作品气势磅礴,竖构图作品画面完整,烘染得法,画的很丰富,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做的很好。他一直努力吸收中国画传统的东西,下过功夫,吃得很透,追求画面的逸,在作品的格调上把控的很好。”同时陈教授也给罗春波提出了要求:个性还还可以更突出!画家一定要到传统的笔墨当中去,然后追求自己的个性,创造自己突出的风格特点,这应该该是一个艺术家的最终目标!
“我的书房中,正有春波兄大作朝夕相伴。每一瞻望,心神滤清。”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是罗春波的好朋友,认为他淳厚、宁静,又如秦岭山溪一般清澈、透明,是深知水法、深得水韵的画坛俊彦。
此次展览学术主持依然是评论家张渝,他这样阐释“秘色”:“物色”之后,罗春波发酵于“物色”中的“想象”开始放大。放大的想象中,时间开始回家。罗春波在“物色”中为人称道的技艺也因之有了自己的窑变。秘而不宣中,一种我称之为“秘色”的技艺与智性,静静地,严肃地,却又神奇莫测地成长。它不是某种确凿的手艺,而是身体与情感共谋之后的亲密。它是一种气氛,也是一种偶遇。春波的幸运在于,他关于“气氛”而非“趣味”的强调,有几分是灵魂的动力,也有几分是方向。这份幸运,让春波在文人山水的底色中加粉点苔后,却又保持了良好的呼吸。
开幕仪式后,评论家程征、沈奇、张渝、吴克军、刘天琪五位评论家对罗春波作品进行了评判和研讨。大家对罗春波今年作品的特质和风格演变给予了中肯评价并提出有建设性的益言。同时由罗春波个展可以侧面看出陕西青年画家的面貌和前景,也对年轻画家与秦宝斋提出了期待和希冀。
出席嘉宾有:著名评论家程征先生,陕西省文联组联部主任赵光远,著名画家万鼎先生,著名画家、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美院副院长姜怡翔先生,甘肃白银市政协主席袁崇俊先生,著名画家、西安美院国画系教授刘丹先生,著名画家、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刘奇伟先生,著名书法家、陕西省美协组联部主任何虎林先生,著名画家、陕西省美协副秘书长刘良银先生,著名画家、西安美院国画系副教授郭茜女士,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先生,西安中国画院行政副院长孙晋女士,著名画家、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王建树先生,著名评论家秘色展学术主持张渝先生,著名评论家、诗人、沈奇先生,著名评论家吴克军先生,著名评论家刘天琪先生,兰州军区联勤部办公室主任王国安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政委李应录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院院长张宏翔先生,著名书法家欧阳前林先生;以及来自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国画院,西安中国画院,陕西省美协,青年美协,西安市美协及其他艺术团体的青年艺术家朋友们。
此外,展览之前,著名画家陈国勇先生因为在重庆无法到场,专门发来信息,祝贺春波的个展开幕,并为春波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著名学者钱文忠先生因为人在香港,也无法来到现场,专程对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还说,他收藏的罗春波作品,就挂在他的书房,每次品读,都觉得心神俱清。
据悉,展期至1月20日。(文稿来源雅昌艺术网)
著名评论家程征致辞
著名画家万鼎致辞
西安美院副院长姜怡翔致辞
西安美院教授刘丹致辞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刘奇伟致辞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致辞
西安中国画院行政副院长孙晋致辞
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王建树致辞
学术主持张渝致辞
艺术家罗春波致答谢词
策展人吴成贵主持活动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